“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苯刂?月中旬,“醫(yī)教結合 智慧康復”全國特教師資培訓項目工作已完成5大板塊的學習。目前,項目組教師正在克服特殊兒童康復中的又一突出難題——運動能力康復。
康復前提:精準評估
沒有評估的治療,是盲目的治療。之前,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將運動能力評估工作放在學生入學時進行,通過簡單的行為量表評估學生的表現(xiàn)。但整個評估過程具有簡略性、開放性、主觀性,結果并不完善、細致,只作為一個入學測試使用,效用比較單一。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后,老師們試著搜集相關資料,完善評估測試體系,但由于缺乏權威、有力的指導,效果一直不理想。本階段的學習中,華東師范大學講師楊年煜詳細的將特殊兒童運動細分為了評估與訓練等幾大部分,并分享了系統(tǒng)的評估量表,讓評估真正做到了精確、合理,幫助參訓教師突破了亟待解決的難題。
康復保障:完善訓練
有了前期精準的評估,學生身上的問題便有了針對性解決措施。不論執(zhí)教聽障兒童,還是面對智力障礙、自閉癥、腦癱兒童,項目組的老師們像打了興奮劑一樣,充滿自信,在自己的崗位上繼續(xù)奮進著。
史老師是培智部的普通老師,承擔著多名學生的精細訓練工作。在史老師教的孩子中,有一名叫小奇的自閉癥患兒。練習用筷子夾花生時,小奇總是無法準確的完成動作。起初,史老師認為可能是小奇訓練的頻率不夠,但增加訓練次數(shù)后,效果依然不太明顯。通過本輪運動板塊的學習,史老師了解到視覺功能的發(fā)育同樣受到姿勢和移動能力發(fā)育的影響,同時又反作用于上肢精細運動的發(fā)育。而正是由于小奇的視覺功能存在部分局限,才導致他總是夾不準花生。依照華東師范大學專家建議,史老師及時調整了自己的訓練計劃,由原來“讓他夾”變成了“陪他夾”。課上,史老師和小奇一起訓練,由小奇控制筷子,史老師則負責幫助小奇控制筷子的方向。假如過程中小奇出現(xiàn)偏差,史老師便會提供一定的輔助,告知小奇如何觀察,怎樣瞄準?,F(xiàn)在,小奇已經(jīng)逐漸學會了自己使用筷子,速度也由原來的1分鐘夾2?;ㄉ?,變成了1分鐘夾8粒。這段時間以來,小奇不僅精細能力大大提高,視覺功能也有所改善。
康復動力:持久信念
小奇的點滴轉變,讓教師們再次見證了專家引領、專業(yè)知識的力量。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將不斷將學習內容應用到教學過程中。一個渴求知識的教師必定有強大的動力和潛力,一個渴求進步的團隊必定有無限的沖勁和勇氣!
今后的學習中,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醫(yī)教結合智慧康復”特教師資培訓項目組全體教師將按照項目組指示及校領導要求,不斷學習新知識,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大膽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力求將特教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