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學校教育要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體育與健康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部分也不能例外。這就要求體育與健康教師必須探索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機整合的有效途徑。新課程要求在體育與健康課教學中必須重視師生的互動性,體現(xiàn)“以學生的需要和發(fā)展為本”的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本文以實踐為基礎,分析了信息技術與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整合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是師生互動性充分發(fā)揮的最佳操作平臺,是實現(xiàn)學生獨立探索、創(chuàng)新以及提高實踐能力和知識水平的有效途徑。關鍵詞:
信息技術 獨立探索 互動性 操作平臺 整合 環(huán)境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的現(xiàn)代化,要求教師必須探索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機整合的有效途徑。所謂整合,就是強調信息技術要服務于課程、融入課程內容,強調信息技術在哪些方面能增強學習效果,能使學生完成哪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情。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有機整合談談自己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重視師生互動,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
新課程要求在體育與健康課教學中必須重視師生的互動性,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體育與健康課程關注的核心是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的成長。在盲校,我們需要充分注意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殘疾類別、殘疾程度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根據(jù)這些差異確定學習的目標和評價的方法,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重視師生的互動性,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殘而不廢、殘而有為,自理、自立、自信、自強的意志品質,實現(xiàn)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對全盲的同學和對低視力的同學,在教法和學法、學習內容和技術難度上,我們不做同等對待和要求;在對待多重殘疾學生時我們又有不同于一般學生的教法、學法和目標要求。真正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學生已有的基礎和能力入手,逐步訓練,逐步提高。
二、信息技術是師生互動、充分發(fā)揮的最佳操作平臺
(一)信息技術的使用豐富了教師的體育專業(yè)知識,擴展了教師的相關專業(yè)知識,提高了教師的體育教學能力作為獨立個體的體育與健康教師往往存在這樣的問題:在進行自己擅長的教學內容時,理論講解精練,動作示范規(guī)范,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較快;反之,則會出現(xiàn)專業(yè)知識落后、教學手段陳舊等不盡如意的現(xiàn)象??墒?,如果體育教師掌握了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就會超越習慣和經驗的束縛,走出課堂,不斷地學習新的專業(yè)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擴大知識面,提高體育教學的能力。盲校的教育對象是一些視力殘疾學生,受學生視力所限,體育教學相當困難。尤其是全盲的同學,他們只能通過聽覺聆聽老師的講解,通過觸覺觸摸老師的示范動作,然后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去做模仿練習。為了使全盲學生能理解的更準確,有時一個動作需要反復地講解、反復地示范,老師累得滿頭大汗,學生卻還是一頭霧水,教學效率低下。即便是低視力的學生,雖然有一點殘余視力,但也很難完整準確地看清楚老師的示范動作,教起來也不輕松。這樣,教師勢必就會對教材進行取舍,許多有鍛煉價值的教材就被放棄或一掠而過了。這樣長期下去,必然會違背“全面發(fā)展”的教學原則。例如,在跳高教學的過桿動作時,老師不可能在桿上做停留動作讓盲生摸一摸,只能是反復講解??墒牵绻\用信息技術就會使這樣的問題迎刃而解。
近年來,學校先后購置了計算機、盲人讀屏軟件,建起了校園網(wǎng)、承擔了齊魯特教網(wǎng)、中國視障教育網(wǎng)的建設工作,對老師進行了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和達標考試工作,承接了中國視障教育資源庫的建設工作,這些工作的開展為我校實現(xiàn)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便利的工作平臺,也使體育與健康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從設想走向可能。2003年,省里要我推薦幾名柔道隊員,由于自己對柔道運動的了解、掌握都有限,我通過登入柔道網(wǎng)下載有關知識和技術圖片、視頻,然后自己和學生一起反復地學習、訓練。功夫不負有心人,參加訓練的同學中有一名連續(xù)三年(2004、2005、2006年)在全國殘疾人柔道錦標賽上分別獲得女子63公斤級銀牌、金牌、金牌。幾年來,我通過上網(wǎng)搜集學習資料、教學資料,利用郵件和教研博客與其他兄弟盲校的同行交流學習,先后自學了盲人柔道規(guī)則和技術,盲人門球、足球、乒乓球、盲人象棋等一些自己以前從沒接觸過的運動項目,極大地豐富了自己的教學知識,提高了業(yè)務水平。(二)實現(xiàn)了師生間的雙向交流,提高了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競技水平
信息技術應用于體育教學實踐,可以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間的雙向交流,廣泛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學中,教師把搜集、整理和自己制作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文本文檔(主要是動作技術要領,競賽規(guī)則)、音頻文件(有的需要自己根據(jù)需要錄制)、圖片、教學課件、視頻文件打包上傳校園網(wǎng)的教學平臺。因為自己制作動漫課件的能力較差,我就把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示范和分解示范動作錄成視頻,上傳到我的教學專題網(wǎng)站中,然后通過體育與健康理論課,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室內體育與健康課,指導學生登陸齊魯特教網(wǎng)(http://172.16.120.252),淄博市盲人學校教學平臺(http://172.16.120.9),中國視障教育網(wǎng)等網(wǎng)站(http://www.vi-edu.cn/)指導全盲同學。對那些不宜在外堂課上做慢示范或分解示范的動作,則利用盲人讀屏軟件反復閱讀文本資料,或打開有關的音頻文件,讓學生一邊聽一邊學習、掌握動作要領、練習方法、運動規(guī)則、易犯的錯誤如何糾正等方面的知識。指導低視力的學生借助助視器,或者通過將文字、圖片、課件、視頻放大等手段,讓低視力學生利用殘余視力反復地、有目的、有重點地觀看來獲得直觀的動作形象。比如,在教學生打籃球時,我專門制作了盲?;@球專題網(wǎng)站上傳校園網(wǎng),里邊不僅包括了我們平時見到的籃球運動的內容,還包括了街舞籃球和花樣藍球的內容。在此基礎上,通過老師的引導,既讓學生全面了解了籃球運動的知識,又可以讓全盲和低視力的同學各取所好,各取所需,所以課余時間籃球運動蔚然成風,大大豐富了學校課余活動的內容,提高和發(fā)展了盲生的聽覺、觸覺、方位覺等感覺能力,對盲生的缺陷補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都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體育教師做某個示范動作時,往往只能引起部分甚至只有個別學生的興趣,想跟隨模仿,而盲校學生的個性傾向性主要是以間接興趣為主。視力殘疾使盲生行動不便,好多盲生或多或少存在對運動的恐懼心理,尤其是全盲的學生膽怯,怕吃苦、受傷,不愿活動,僅通過日常的課堂教學很難達到激發(fā)他們興趣的目的。在我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多數(shù)盲生體質較差,對體育課不感興趣,聽到鉛球腿就軟,每次實踐課教學都不能按照技術動作要領認真練習,經常出現(xiàn)投出球后就抱頭的場面,直接影響課堂練習效果。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在備課中將我講解的側向滑步推鉛球動作要領設計成課件,存放到教師機共享文件夾中,讓學生參照信息課老師教授的“網(wǎng)上鄰居”共享文件操作方法,復制到他們自己的計算機中,然后運行該課件,認真閱讀。結果盲生主動向我請教“超越器械”的意義、“用手撥球”的效果等。再次進行實踐課時,同學們個個都能按照技術動作要領認真投擲,盡管投擲距離不遠,但是態(tài)度認真,興趣濃厚。
學校體育與健康的理論課總是少一些,為了彌補這一不足,我利用課外活動等業(yè)余時間指導學生上網(wǎng)查找學習資料,培養(yǎng)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體育知識、技能,有序地進行科學鍛煉。通過一段時間的指導,學生的上網(wǎng)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他們不僅能自己學習了,還能幫助老師搜集一些教學資料,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成就感。
在課余訓練中,信息技術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競技水平。在課余訓練中長跑時,利用“逐幀”慢動作技術,給學生講解、示范中長跑各環(huán)節(jié)的動作要領,再結合欣賞優(yōu)秀的教學視頻,大型比賽的有關錄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確定動作節(jié)奏,懂得合理的分配體力等方面的知識和形成戰(zhàn)術,效果特別明顯。
三、與時俱進,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
面對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現(xiàn)代體育教師面臨的挑戰(zhàn)有教育和專業(yè)知識的加速老化,學生知識結構的改變等。因此要求體育教師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進行評估,樹立與時俱進和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在實踐中學習,努力掌握現(xiàn)代信息技術,運用好信息技術,真正做到言傳身教。
作為體育教師,應該明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本質與內涵,即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尤其是主導——主體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課程整合≠信息技術+學科課程,而是強調教學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各個要素(如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等)的整體協(xié)調,有機融合,使各個要素發(fā)揮出最大效益,以便實現(xiàn)教學目標。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愛好,養(yǎng)成鍛煉習慣,必須依靠教科書、教學掛圖等輔助手段,而信息技術包含了教科書的廣泛內容,所以應借助計算機內容豐富、多媒體呈現(xiàn)、具有聯(lián)想結構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探索學習的能力;借助人機交互技術和參數(shù)處理技術,建立虛擬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不斷探索的精神和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以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提高運動能力的目標。
以上是我在信息技術同體育與健康課的整合方面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和觀點,敬請同行和專家批評指正!